【成语同什么共什么】在汉语中,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凝练而成的固定短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形象性。有些成语在结构上呈现出“同……共……”的形式,这种结构往往表达一种共同的行为、目标或状态,体现了人们在某种情境下的协作与配合。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同……共……”结构成语的总结与分析:
一、成语总结
成语 | 含义解释 | 用法示例 |
同甘共苦 | 共同经历欢乐与苦难 | 他们夫妻二人同甘共苦,生活虽苦却幸福。 |
同舟共济 | 比喻共同克服困难 | 面对困难,大家要同舟共济,团结一致。 |
同心共济 |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 公司上下同心共济,才能渡过难关。 |
同床共枕 | 比喻夫妻或亲密关系的人在一起 | 他们虽然已离婚,但还同床共枕,彼此照顾。 |
同生共死 | 形容生死与共,情谊深厚 | 战士们同生共死,誓死保卫祖国。 |
同德共谋 | 大家有相同的志向和目标,一起谋划事情 | 众人同德共谋,方能成就大业。 |
同气共类 | 比喻志趣相投、性格相近的人聚集在一起 | 他们因志趣相投,同气共类,常聚在一起。 |
二、结构分析
这些成语的共同点在于“同……共……”的结构,其中“同”表示“共同”,“共”也表示“一起”,两者意义相近,形成强调语气。这类成语多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情感联系或共同目标,具有较强的书面色彩和文化内涵。
例如,“同甘共苦”强调的是在顺境与逆境中都相互扶持;“同舟共济”则更强调在困难面前的团结协作;而“同生共死”则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常用于形容深厚的友谊或爱情。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写作或口语表达中,适当使用这类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避免生搬硬套。例如,“同床共枕”在某些场合可能带有隐晦的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适用。
四、结语
“同……共……”结构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团结、协作和情感共鸣的价值观。掌握并正确运用这些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文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