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关羽传原文翻译】《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一部记载三国时期历史的正史,其中《关羽传》详细记录了关羽的生平事迹。本文将对《三国志·关羽传》进行简要总结,并附上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对照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
一、
《关羽传》主要讲述了关羽从早年投奔刘备,到追随其征战四方,最终因荆州失守而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的全过程。文中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关羽忠义、勇猛、刚烈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局限性。
关羽在刘备手下担任重要将领,以“义”闻名,尤其与刘备、张飞结为兄弟,情谊深厚。他曾在曹操手下效力,但始终心系刘备,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在赤壁之战后,他镇守荆州,虽有功于蜀汉,但因轻敌冒进,最终导致荆州失守,成为蜀汉的重大损失。
《关羽传》不仅是对关羽个人事迹的记录,也是对三国时期政治局势和人物关系的反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关羽字云长,本字寿。河东解人也。 | 关羽,字云长,原字寿。是河东郡解县人。 |
少有壮节,不治产业,好学,读《春秋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 年轻时就胸怀大志,不经营家业,喜欢读书,尤其精读《春秋左氏传》,能熟读成诵。 |
先主(刘备)为豫州牧,住小沛。 | 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时,驻扎在小沛。 |
关羽与张飞共守徐州,曹公(曹操)来攻,先主奔袁绍。 | 关羽与张飞共同镇守徐州,曹操率军来攻,刘备逃往袁绍处。 |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 曹操俘虏了关羽,将其带回,任命为偏将军,对他非常礼遇。 |
羽知曹公待之厚,然心常念先主,每欲归之。 | 关羽知道曹操对他优待,但心中常常思念刘备,每每想要回去。 |
后遂去,从先主于汝南。 | 后来,他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 |
羽尝为曹公出征,破袁绍,斩颜良,解白马之围,曹公大悦,封为汉寿亭侯。 | 关羽曾随曹操出征,击败袁绍,斩杀颜良,解救白马之围,曹操非常高兴,封他为汉寿亭侯。 |
羽闻曹公之言,乃叹曰:“吾受刘将军厚恩,誓死不负。” | 关羽听到曹操的话后,感叹道:“我受到刘将军的厚恩,誓死不辜负他。” |
遂去,归先主。 | 于是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 |
先主得荆州,以羽为荡寇将军,领江陵太守。 | 刘备获得荆州后,任命关羽为荡寇将军,兼任江陵太守。 |
羽性颇自负,少所服,每与诸将争权,或致怨。 | 关羽性格高傲,很少佩服他人,常与其他将领争夺权力,有时引发不满。 |
羽守荆州,曹公遣徐晃来攻,羽拒之,未克。 | 关羽镇守荆州时,曹操派徐晃来攻,关羽抵抗,未能取胜。 |
后孙权袭荆州,羽败走麦城,为吴将马忠所擒,斩之。 | 后来孙权偷袭荆州,关羽败退至麦城,被东吴将领马忠俘获并处决。 |
三、结语
《关羽传》不仅是一篇人物传记,更是一部历史文献,生动地描绘了关羽的忠义、勇猛与悲剧命运。他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成为“忠义”的象征。通过对《三国志·关羽传》的阅读与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