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阴不散霜飞晚全诗】一、
“秋阴不散霜飞晚”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霜月》一诗,原诗为:
>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 青女素娥俱耐冷,风前谁把桂香传?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萧瑟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其中“秋阴不散霜飞晚”一句,形象地刻画了秋日天空阴沉、寒霜迟迟不降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冷、静谧的氛围。
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李商隐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体现了其擅长借景抒情的艺术风格。
二、诗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霜月》 |
作者 | 李商隐(唐代) |
诗句原文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出处 | 《李义山诗集》 |
诗体 | 七言绝句 |
主题 | 深秋景色、孤寂情怀、时光流逝 |
意象 | 征雁、蝉、楼、水、青女、素娥、桂香、枯荷、雨声 |
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意境深远、语言凝练 |
诗歌情感 | 孤独、惆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
诗歌背景 | 李商隐晚年仕途坎坷,常借景物寄托情感 |
三、结语
“秋阴不散霜飞晚”不仅是一句描绘秋景的诗句,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李商隐传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值得细细品味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