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IDiODiD与DiR染料的区别与联系】在荧光染料的应用中,DiIDiODiD和DiR是两种常用于细胞标记、活体成像以及生物分子追踪的荧光探针。它们虽然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相似性,但在性质、应用范围及使用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其异同。
一、基本概念
DiIDiODiD 是一种基于碳花青素(Cyanine)类的荧光染料,通常由两个二甲基吲哚(DiI)结构单元通过一个连接链相连,形成双极性结构。它具有较强的膜渗透性和良好的荧光稳定性,常用于细胞膜染色或脂质双层的标记。
DiR(1,1'-dioctadecyl-3,3,3',3'-tetramethylindocarbocyanine perchlorate)也是一种碳花青素类染料,属于长链脂肪酸修饰的荧光染料,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广泛用于细胞膜标记、肿瘤细胞追踪及体内成像研究。
二、主要区别
项目 | DiIDiODiD | DiR |
化学结构 | 双二甲基吲哚结构,含连接链 | 单一的吲哚结构,长链脂肪酸修饰 |
荧光波长 | 激发波长约540 nm,发射波长约565 nm | 激发波长约640 nm,发射波长约665 nm |
溶解性 | 水溶性较差,需有机溶剂溶解 | 同样为疏水性,需有机溶剂溶解 |
细胞渗透性 | 强,可穿透细胞膜,适合细胞膜染色 | 强,常用于细胞膜标记 |
稳定性 | 荧光稳定性较好 | 稳定性较强,适用于长时间观察 |
应用场景 | 细胞膜标记、活体成像、脂质双层研究 | 细胞追踪、肿瘤细胞示踪、体内成像 |
毒性 | 一般较低,但高浓度可能有细胞毒性 | 相对较低,但仍需控制使用浓度 |
三、共同点
1. 均为碳花青素类染料:两者均属于碳花青素家族,具有类似的光学特性。
2. 疏水性强:都需用有机溶剂(如DMSO、乙醇等)溶解,不适合直接用于水相体系。
3. 用于细胞膜标记:两者均可用于细胞膜的荧光标记,适用于细胞追踪和成像研究。
4. 适用于活体实验:由于其良好的组织穿透能力和低背景信号,常用于动物模型中的活体成像实验。
四、总结
DiIDiODiD与DiR虽同属碳花青素类染料,但在结构、激发/发射波长、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DiIDiODiD更适合于细胞膜的快速标记与短期成像,而DiR则因其较长的发射波长和较好的组织穿透能力,更适用于深层组织或长期追踪实验。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染料,并注意其溶解性和细胞毒性问题。
注:以上内容为原创总结,结合了文献资料与实验经验,力求准确反映DiIDiODiD与DiR染料的主要特点与应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