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苴之礼是什么意思】“苞苴之礼”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通过赠送礼物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它在古代多用于官场或人际交往中,带有明显的送礼、贿赂或人情往来的意味。虽然“苞苴之礼”表面上是表达友好或尊重,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暗含功利性。
一、
“苞苴之礼”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苞苴之礼,非君子所贵。”这里的“苞苴”指的是用草编的袋子装礼物,后来引申为赠送礼物的行为。因此,“苞苴之礼”即指以礼物为媒介进行的人情往来或利益交换。
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官场中,这种行为较为普遍。有人认为这是维系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但也有人批评其为腐败的前奏。因此,“苞苴之礼”在现代语境中多带有一定的贬义,强调的是通过礼物换取利益的不正当行为。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苞苴之礼 |
拼音 | bāo jū zhī lǐ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本义 | 用草袋装礼物,引申为送礼行为 |
含义 | 表面是人情往来,实则可能涉及利益交换或贿赂 |
使用场景 | 古代官场、人际交往中常见 |
现代含义 | 多带贬义,指通过送礼谋取私利的行为 |
评价 | 有争议,有人视为传统礼仪,也有人视作腐败表现 |
三、结语
“苞苴之礼”作为一个历史词汇,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解读。在古代,它是人情世故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则更多被看作是不正当利益交换的象征。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传统文化与现实伦理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