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而语什么意思】“同日而语”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两个事物之间无法相提并论的意思。它强调的是两者在性质、价值或重要性上存在巨大差异,不能放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比较。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书面语,常见于正式或书面场合。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同日而语”的含义、用法及相关词语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内容。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同日而语 |
拼音 | tóng rì ér yǔ |
出处 | 《战国策·齐策》:“夫破秦,大功也;今不取,是弃前功,而自损其威,不可同日而语。” |
含义 | 指两个事物不能放在同一时间或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通常表示差距极大,无法相提并论。 |
近义词 | 相提并论、等量齐观、一视同仁(反义) |
反义词 | 望尘莫及、高不可攀、不可同日而语(原意) |
二、使用场景
“同日而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强调两个事物之间的不可比性。例如:
- 例句1:他和那位科学家的成就,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 例句2:这两部电影风格迥异,实在难以同日而语。
三、常见误区
问题 | 解释 |
是否可以用于口语? | 不建议,属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
是否可以与“相提并论”混用? | 虽然意思相近,但“同日而语”更强调“时间或标准上的不同”,而“相提并论”更侧重“平等比较”。 |
是否有感情色彩? | 无明显感情色彩,但多用于贬义或否定语气中。 |
四、拓展知识
项目 | 内容 |
类似成语 | 不可同日而语、不可比拟、天差地别 |
使用注意 | 避免与“相提并论”混淆,注意语境搭配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新闻报道、学术论文、评论文章中,表达对比的不合理性 |
五、总结
“同日而语”是一个具有较强书面色彩的成语,用来表达两个事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无法进行合理比较。在日常交流中虽不常用,但在正式写作中能有效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掌握其含义与使用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中的表达方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语法点,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