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芳草的典故】“十步芳草”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才众多、才华横溢。该典故最早见于《汉书·东方朔传》,原意是说在十步之内就能找到芳香的花草,比喻贤才辈出、人才济济。
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人才的赞美,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审美情趣。在文学作品中,“十步芳草”常被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时代人才荟萃,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
“十步芳草”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原指十步之内就有芳香的草木,后引申为人才众多、贤才辈出。这一典故在古代多用于赞美某一地区或时代的文化繁荣与人才荟萃,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文学意义。
十步芳草典故简表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 |
原意 | 十步之内有芳香的草木 |
引申义 | 贤才众多,人才济济 |
使用场景 | 赞美人才、文化繁荣 |
文化背景 | 古代文人重视人才与自然的结合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文学、演讲、文章中表达人才众多 |
相关人物 | 东方朔(典故主角) |
意义 | 表达对人才的推崇与对文化环境的赞美 |
通过“十步芳草”的典故,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人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也反映出中华文化中对智慧与才华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