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炮制:[116]血余炭的炮制方法】血余炭是传统中药中的一种重要炮制品,来源于人发,经过特殊处理后具有止血、化瘀、利尿等功效。在《中国药典》及历代本草文献中均有记载。其炮制方法较为讲究,需严格按照古法操作,以确保药效和安全性。
以下是对“血余炭”炮制方法的总结与整理:
一、炮制目的
- 消除头发的腥味和刺激性;
- 提高药物的药效,增强止血、活血作用;
- 使药材更易粉碎和煎煮,便于临床应用。
二、炮制原料
名称 | 规格要求 | 来源 |
人发 | 干净、无杂质、无油污 | 健康人正常脱落或剪下的头发 |
三、炮制步骤
步骤 | 操作内容 | 注意事项 |
1 | 清洗 | 用清水反复漂洗,去除灰尘、油脂等杂质 |
2 | 晾干 | 置通风处晾至半干,避免阳光直射 |
3 | 烘焙 | 用文火烘烤至发丝变脆,便于后续处理 |
4 | 炒炭 | 放入铁锅或专用炒药机中,用武火加热至发黑、质脆,表面呈焦黑色 |
5 | 冷却 | 炒制完成后迅速取出,置于阴凉处冷却 |
6 | 筛选 | 去除未炭化的残渣,保留均匀的炭状物 |
四、成品特征
- 外观:呈黑褐色或深褐色,质地酥脆,无光泽;
- 气味:略有焦香,无异味;
- 质地:易碎,不粘连;
- 水溶性: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部分有机溶剂。
五、炮制要点
- 炒制时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炭化过度影响药效;
- 炒制时间要掌握得当,避免出现“焦糊”现象;
- 成品应密封保存,防止受潮、霉变。
六、现代研究与应用
现代研究表明,血余炭中的有效成分在高温炭化过程中发生变化,形成具有止血、抗炎、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物质。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外伤出血、咯血、便血等症。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血余炭的炮制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最终药效。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炮制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