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生平简介】鸠摩罗什(344年-413年),是中国佛教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位高僧,也是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他原籍天竺(今印度),出生于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鸠摩罗什精通佛法,尤其擅长翻译佛经,对汉传佛教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生平概述
鸠摩罗什自幼聪慧,七岁出家,跟随母亲学习佛法。十二岁时已能讲经说法,声名远播。后被前秦皇帝苻坚邀请至长安,但因战乱未能成行。后又历经后秦姚兴的礼遇,最终在长安主持译经工作,历时十余年,翻译了大量经典,如《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诘所说经》等,对中国佛教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文辞流畅与义理准确,开创了“意译”与“直译”相结合的风格,为中国佛教经典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二、鸠摩罗什生平简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鸠摩罗什(Kumārajīva) |
出生年份 | 约344年 |
出生地 | 龟兹国(今新疆库车) |
民族 | 粟特人(父)/天竺人(母) |
出家年龄 | 7岁 |
著名译经 | 《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诘所说经》等 |
主要活动地 | 长安(今陕西西安) |
译经时期 | 后秦时期(约384年—413年) |
死亡年份 | 413年 |
贡献 | 开创佛经翻译新风,推动佛教中国化 |
影响 | 对中国佛教思想和文学发展有深远影响 |
三、总结
鸠摩罗什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佛学大师,更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他将印度佛教经典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使佛教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并与中国文化融合。他的译作至今仍被广泛研读,其翻译风格和学术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鸠摩罗什的生平事迹,不仅是佛教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印文化交流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