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销合同是从其确认时失去法律效力的。(】一、
在合同法中,可撤销合同是指因存在某些法定事由,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的合同。与无效合同不同,可撤销合同并非自始无效,而是从被依法撤销之日起才失去法律效力。也就是说,只有在经过法定程序并被确认撤销后,该合同才不再具有法律约束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撤销合同的情形主要包括: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一旦合同被撤销,其效力自始无效,即从合同成立之时起就不具备法律效力。
需要注意的是,撤销权有一定的行使期限,超过期限未行使的,撤销权将消灭。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应密切关注相关法律规定和时效要求。
二、表格对比: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
项目 | 可撤销合同 | 无效合同 |
法律效力状态 | 自始有效,但可被撤销 | 自始无效 |
生效时间 | 合同成立时即有效 | 合同自始不具法律效力 |
撤销方式 | 需经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 | 不需要确认,直接无效 |
撤销原因 | 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 |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 |
撤销权行使 | 有期限限制 | 无期限限制 |
效力终止时间 | 自被撤销之日起失效 | 自始无效 |
三、结语
可撤销合同不同于无效合同,其核心区别在于效力的产生与终止方式。了解这一区别有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因合同效力问题引发纠纷。同时,及时行使撤销权也是保障合同当事人权利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