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老赖行为】“老赖”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有能力偿还债务却故意逃避履行还款义务的人。虽然“老赖”不是法律上的正式术语,但在实际生活中,它已成为对失信被执行人的通俗称呼。本文将从定义、表现形式、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什么是老赖行为?
老赖行为是指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所确定的义务,且存在恶意逃避执行的行为。这类行为严重扰乱社会信用体系,损害司法权威和债权人合法权益。
二、老赖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 行为类型 | 具体表现 |
| 转移财产 | 故意将个人财产转移至他人名下或境外,规避执行 |
| 隐瞒收入 | 不如实申报收入或资产,隐藏真实经济状况 |
| 拒不配合 | 对法院执行人员态度恶劣,拒绝提供相关资料 |
| 恶意逃债 | 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等方式转移债务责任 |
| 拖延执行 | 以各种理由拖延执行程序,不主动履行义务 |
三、老赖行为的法律后果
| 法律后果 | 说明 |
| 纳入失信名单 | 被列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等行为 |
| 限制出行 | 限制乘坐飞机、高铁,不得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 |
| 限制贷款 | 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及信用卡审批 |
| 刑事责任 | 若情节严重,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面临刑事责任 |
| 社会信用受损 | 影响个人名誉、就业、子女入学等社会生活各方面 |
四、如何应对老赖行为?
1. 申请强制执行: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法院依法采取查封、扣押、拍卖等措施。
2. 举报线索:发现老赖有转移财产、隐匿资产等行为,可向法院或公安机关举报。
3. 联合惩戒:多部门联合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信用惩戒,形成社会压力。
4. 法律维权:必要时可通过律师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总结
老赖行为不仅违反道德,更是对法律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对老赖的惩戒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对于债权人而言,及时采取法律手段是保护自身权益的关键;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提高诚信意识、远离老赖行为也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
表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有能力履行但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失信行为 |
| 表现 | 转移财产、隐瞒收入、拒不配合、恶意逃债等 |
| 后果 | 失信名单、限制出行、限制贷款、刑事责任等 |
| 应对 | 申请强制执行、举报线索、联合惩戒、法律维权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老赖行为”的本质及其影响,同时也为如何有效应对提供了参考。
以上就是【什么叫老赖行为】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