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笔记】《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描写北京传统节日风俗的文章,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场景和浓厚的民俗文化。这篇课文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也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课文
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详细描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各种习俗。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家乡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主要描写的节日活动包括:
-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 腊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糖瓜
- 腊月二十四:扫房、洗头
- 腊月三十: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
- 正月初一:拜年、穿新衣、放鞭炮
- 正月初六:开市、送穷
- 正月十五:看花灯、吃元宵
这些习俗体现了北京人过年的热闹与喜庆,也反映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尊重传统、追求吉祥的文化心理。
二、重点词语积累
词语 | 含义 | 用法举例 |
熬 | 煮(食物) | 他每天早上都熬粥。 |
搅 | 混合、搅拌 | 她把鸡蛋搅匀了。 |
走街串巷 | 在街道上走来走去 | 他走街串巷卖早点。 |
热闹 | 人多、声音大 | 春节期间街上非常热闹。 |
风俗 | 一种长期流传的习惯 |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风俗。 |
三、主要内容归纳表
时间 | 主要活动 | 特点 | 表达的情感 |
腊月初旬 |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 温馨、期待 | 对春节的期待 |
腊月二十三 | 祭灶王、吃糖瓜 | 神秘、传统 | 对祖先的敬仰 |
腊月二十四 | 扫房、洗头 | 干净、整洁 | 对新年的准备 |
腊月三十 | 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 | 团圆、热闹 | 家庭温馨、幸福 |
正月初一 | 拜年、穿新衣、放鞭炮 | 喜庆、欢乐 | 新年的喜悦 |
正月初六 | 开市、送穷 | 希望、祈福 | 对未来的期盼 |
正月十五 | 看花灯、吃元宵 | 灯火辉煌、团圆 |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四、阅读理解要点
1. 作者是谁?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2. 文章结构是怎样的?
按照时间顺序,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五,依次描写各个阶段的春节活动。
3.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北京传统春节习俗的喜爱和怀念,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4. 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浓厚的年味、家庭的温暖以及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学习建议
- 多读几遍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
-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我家乡的春节”有哪些不同之处。
- 可以尝试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北京的春节习俗,也更加珍惜身边的传统文化。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更加关注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以上就是【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笔记】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