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是什么意思】“登堂入室”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技艺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甚至接近或达到了精通的程度。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建筑结构,后来被引申为学问、技艺等方面的高深境界。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登堂入室 |
拼音 | dēng táng rù shì |
出处 |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后世引申) |
本义 | 原指进入厅堂和内室,比喻进入更深层次的领域 |
引申义 | 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高深境界,已入正统 |
二、用法与例句
用法 | 示例 |
用于形容技艺高超 | 他练书法多年,如今已登堂入室,笔法自成一家。 |
用于形容学术造诣深厚 | 这位教授在哲学研究方面早已登堂入室,深受学界尊重。 |
用于比喻进入某种境界 | 经过长期学习,她终于登堂入室,掌握了这门艺术的精髓。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得心应手 |
反义词 | 门外汉、初学乍练、浅尝辄止 |
四、总结
“登堂入室”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体现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也表达了对技艺和学问追求的高度重视。它强调的是从入门到精通的过程,象征着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成长路径。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常被用来鼓励人们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能或知识,追求更高的成就。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及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