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原文及译文】《阳关三叠》是中国古代一首著名的送别诗,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后经演变,成为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因在演唱时反复吟唱三遍,故称“三叠”。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与对友人远行的祝福。
一、
《阳关三叠》原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送别诗,后被谱曲传唱,因其在演唱中重复三次而得名“三叠”。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远行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之情。其内容以送别为核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悠远而感伤的氛围。
由于其音乐性和文学性的结合,使得这首诗在历史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至今仍广为流传。
二、原文及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渭城早晨的细雨湿润了轻尘,旅舍旁的柳树显得格外清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劝你再喝完这杯酒,出了阳关就再没有老朋友了。 |
> 注:此为《送元二使安西》的前两句,后两句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常被作为“三叠”的核心部分反复吟诵。
三、延伸说明
“阳关三叠”不仅是诗歌,更是一种音乐形式。在古代,人们在送别时常常吟唱这首歌,用以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与祝福。由于其旋律优美、情感真挚,后来被广泛用于戏曲、民乐等艺术形式中,成为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此外,“阳关”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象征着边远之地,也寓意着离别之苦与旅途之艰。因此,“阳关三叠”不仅是送别诗,也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
四、结语
《阳关三叠》以其简洁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悠扬的旋律,成为中国古代送别诗中的典范。它不仅展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情”与“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无论是作为文学作品还是音乐作品,它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
以上就是【阳关三叠原文及译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