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志士仁人全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经典名言。这句话出自孔子之口,表达了他对“仁”这一道德核心的高度重视。在孔子看来,真正的志士和仁人,不会为了保全性命而损害仁德,反而会在必要时牺牲生命来成就仁义。
一、原文解析
原文: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字面解释:
- 志士: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 仁人:具有仁爱之心、品德高尚的人。
- 无求生以害仁:不会为了保全生命而损害仁德。
- 有杀身以成仁:愿意为了实现仁德而牺牲生命。
这句话强调了“仁”的至高无上性,即使面对生死抉择,也要坚持仁德,不为私利或生存而违背道德。
二、核心思想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卫灵公》 |
作者 | 孔子 |
核心概念 | 仁、志士、仁人、杀身成仁 |
主旨 | 强调“仁”高于生命,提倡为仁德牺牲自我 |
哲学意义 | 道德理想与现实选择之间的冲突与取舍 |
现代启示 | 在面临道德困境时,应坚守原则与信念 |
三、延伸理解
孔子所说的“志士仁人”,并非指那些只懂死守教条的人,而是指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坚持正义、维护道义的人。他们不是盲目地追求死亡,而是在认识到仁德的重要性之后,愿意为之付出代价。
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推崇,成为士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古代的忠臣烈士,还是近代的革命先烈,都体现了“杀身以成仁”的崇高精神。
四、总结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不仅是对理想人格的描述,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与困难时,应始终坚守内心的仁德,不为外物所动,不为私利所扰。真正的志士仁人,是那些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道义而战的人。
注: 本文内容基于《论语》原文及传统解读,力求还原孔子思想的本意,避免过度引申或误读。
以上就是【子曰志士仁人全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