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危行这个成语什么意思】“危言危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宪问》:“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言而逊行。’”意思是: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说话要正直、行为要端正;而在国家混乱的时候,说话仍要正直,但行动上则要谦逊谨慎。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正直、不随波逐流的品格,尤其是在面对不公或腐败时,依然敢于直言、坚守原则。
“危言危行”强调的是在不同社会环境下,一个人应保持正直、坚定的态度。在政治清明时,言行一致;在政治黑暗时,虽言语仍正直,但行为上更需谨慎。该成语多用于赞美那些在逆境中仍能坚持正义、不屈服于权势的人。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危言危行 |
出处 | 《论语·宪问》 |
原意 | 在国家有道时,说话正直,行为端正;在国家无道时,说话正直,行为谦逊。 |
现代含义 | 比喻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正直、不随波逐流,尤其在逆境中仍保持操守。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赞扬有气节、有担当的人,尤其是面对不公时仍敢于发声、坚持原则的人。 |
近义词 | 言行一致、刚正不阿、正直不阿 |
反义词 | 阿谀奉承、随波逐流、趋炎附势 |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不仅了解了“危言危行”的字面意思和出处,还掌握了其在现代语境中的实际应用和相关词汇对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以上就是【危言危行这个成语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