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此俱寂还是万籁此都寂】“万籁此俱寂”和“万籁此都寂”是两个在古诗词中常被讨论的句子,它们都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原诗为: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句诗中的“万籁此俱寂”,意思是“一切声音都静止了”,强调的是环境的宁静与内心的空灵。而“万籁此都寂”则是对“俱”的一种误用或变体,虽然读音相同,但字义不同。
“万籁此俱寂”是原诗中的正确用法,“俱”表示“都、全部”,强调所有声音都消失了;而“都”则是一个副词,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全部、全都”。因此,“万籁此都寂”在语法上并不准确,属于常见的误写或误读。
在现代语境中,很多人会将“俱”误写为“都”,尤其是在非正式场合或口语中。但在文学研究和诗词鉴赏中,应以原作为准,使用“俱”字更为恰当。
表格对比:
项目 | “万籁此俱寂” | “万籁此都寂” |
出处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非原诗用法 |
字义 | “俱”意为“都、全部” | “都”为副词,表全部 |
正确性 | 正确用法 | 不符合原诗用法 |
语境含义 | 所有声音都静止,环境宁静 | 同样表达安静,但语法不规范 |
使用建议 | 文学作品中应使用“俱” | 口语或非正式场合可接受 |
综上所述,“万籁此俱寂”是原诗中的正确表达方式,而“万籁此都寂”虽常见,但不符合古诗的用字规范。在学习和引用古诗词时,应注重原文的准确性,避免因误读而影响理解。
以上就是【万籁此俱寂还是万籁此都寂】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