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举目张的相关成语】在汉语中,“纲举目张”是一个常用成语,意思是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部分。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做事有条理、重点突出、事半功倍。与“纲举目张”意义相近或相关的成语有很多,它们在表达方式上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了“抓住关键、以点带面”的思想。
以下是一些与“纲举目张”相关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及出处: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纲举目张 | 抓住关键,带动全面。 | 《荀子·儒效》:“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持其身,是为纲举目张。” |
提纲挈领 | 抓住事物的关键或要点。 | 《荀子·儒效》:“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众毛顺。” |
举重若轻 | 比喻做繁难的事显得轻松自如。 | 《后汉书·王符传》:“夫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注:此句并非直接出自该典籍,现代用法广泛) |
要言不烦 | 说话或写文章简洁明了。 | 《论语·学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近) |
循序渐进 | 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推进。 | 《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事半功倍 | 做事方法得当,效果加倍。 | 《孟子·公孙丑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意近) |
抓大放小 | 抓住主要问题,忽略次要问题。 | 现代口语常用,非古文典故 |
高屋建瓴 | 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 | 《史记·高祖本纪》:“秦人闭关,据险守要,虽有百万之众,不能越也。今陛下既得天下,宜乘时以建瓴。” |
这些成语虽然在具体含义和使用场合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把握重点、统筹全局”的思维逻辑。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准确性。
总结来看,“纲举目张”不仅是对做事方法的一种高度概括,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简驭繁”的智慧。掌握与之相关的成语,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精准地传达思想,提升语言的表现力。
以上就是【纲举目张的相关成语】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