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文言文意思】“既”是一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在古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示时间、语气、程度等,常用于表达某种状态或结果的完成。以下是对“既”字在文言文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的总结。
一、文言文中“既”的主要含义
序号 | 含义 | 释义说明 | 举例句子 |
1 | 已经 | 表示动作或状态已经完成或发生过。 | 既成事实,不可挽回。 |
2 | ……之后 | 表示某一动作或事件之后发生另一件事。 | 既归家,便闭门不出。 |
3 | 虽然 | 与“虽”连用,表示让步,相当于“虽然……”。 | 既知其难,犹为之。 |
4 | 都,全 | 表示两者都具备某种状态。 | 既贤且勇,可谓良将。 |
5 | 既然 | 引出原因或条件,相当于“既然……那么……”。 | 既已答应,岂可反悔? |
二、“既”的常见用法及例句分析
1. 作副词,表完成
- 例:既死,何以生为?(他已经死了,还活着做什么呢?)
- 分析:“既”在这里表示动作已完成,强调过去的状态。
2. 作连词,表时间顺序
- 例:既至,乃见其人。(到了之后,才见到那个人。)
- 分析:“既”引导一个时间状语从句,表示“……之后”。
3. 与“虽”连用,表让步
- 例:既知其害,仍为之。(虽然知道有害,还是去做。)
- 分析:“既”与“虽”搭配使用,形成转折关系。
4. 作形容词,表全部
- 例:既美且善。(又美丽又善良。)
- 分析:“既”在这里修饰两个形容词,表示“都”。
5. 作介词,引出原因
- 例:既因失职,遂遭贬。(因为失职,于是被贬。)
- 分析:“既”引出原因,相当于“既然”。
三、总结
“既”在文言文中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词,既可以作为副词表示“已经”,也可以作为连词表示“……之后”,还可以与“虽”搭配表示让步,甚至单独表示“都、全”。它的用法多样,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看出,“既”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和功能,掌握这些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结语
“既”字虽简,但在文言文中作用不小。无论是表达时间、因果,还是让步、并列,都能起到关键作用。学习文言文时,应注重积累此类虚词的用法,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