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民伐罪的意思吊民伐罪的解释吊民伐罪造句】“吊民伐罪”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对百姓的安抚和对罪恶势力的讨伐。它体现了古代政治理念中“以德治国”的思想,强调在治理国家时既要关心民生,又要惩治不法行为。
一、
“吊民伐罪”出自《尚书·大禹谟》:“济济乎!有周之盛也,其民怀德,其士怀仁,其君怀道,其政怀义,其刑怀礼,其教怀信。故曰:‘吊民伐罪,顺天应人。’”意思是:安抚百姓,讨伐罪人,顺应天意,符合人心。
该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统治者或正义力量在面对暴政或不公时,采取的正当行动,既体现仁爱,又彰显正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吊民伐罪 |
出处 | 《尚书·大禹谟》 |
字面意思 | “吊”指慰问、安抚;“伐”指讨伐、惩罚;“罪”指罪行、罪人 |
深层含义 | 安抚百姓,讨伐罪人,体现仁政与正义的结合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历史事件、政治评论、文学作品中,表示正义的行动 |
近义词 | 为民除害、伸张正义、正本清源 |
反义词 | 滥杀无辜、为非作歹、残暴无度 |
造句示例 | 1. 他带领百姓起义,正是为了吊民伐罪,还天下一个清明。 2. 朝廷决定吊民伐罪,平息了地方的叛乱。 |
三、延伸理解
“吊民伐罪”不仅是历史上的政治口号,也常被现代人用来表达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政府治理还是社会道德建设,都离不开“吊民伐罪”所蕴含的精神——既要关注人民的疾苦,也要坚决打击违法行为。
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反映了“民为邦本”的政治理念,也体现了儒家“仁政”思想的核心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典故或使用场景,可参考《尚书》《孟子》等经典文献,以及历代文人的论述。
以上就是【吊民伐罪的意思吊民伐罪的解释吊民伐罪造句】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