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课文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是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的一篇文言短文,讲述了东汉时期陈寔(字仲弓)与其友人约定同行,但友人未按时到达,陈寔因等候而离开,后来友人到来,陈寔之子元方在门口责备友人失信的故事。文章通过简短的对话,展现了古代士人的诚信观念和礼仪风范。
一、课文原文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
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事件,反映了古人对“信”与“礼”的重视。陈太丘守约,体现了诚信;元方敢于指出友人的错误,表现出正直与礼貌。全文语言简洁,寓意深刻,是学习文言文和理解传统道德的重要篇章。
三、重点知识点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文体 | 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方正》 |
作者 | 刘义庆(南朝宋) |
主旨 | 强调诚信与礼仪的重要性,批评失信与无礼行为 |
人物 | 陈太丘(陈寔)、友人、元方(陈寔之子) |
故事梗概 | 陈太丘与友人约定中午同行,友人迟到,陈太丘离开。友人到后,元方斥责其失信无礼。 |
对话分析 | 元方指出友人“无信”“无礼”,体现其机智与正直 |
现代启示 | 在人际交往中应讲求信用与礼貌,不可轻易失信或失礼 |
四、教学建议
1. 朗读与背诵: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言文的节奏与韵味。
2. 词句解析:重点讲解“期”“舍去”“尊君”“家君”等词语的含义。
3. 情境模拟: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体验当时的情境与情感。
4.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的诚信与礼仪问题。
通过这篇短文的学习,不仅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更能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中“信”与“礼”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以上就是【陈太丘与友期行课文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