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气横秋的成语故事是什么】“老气横秋”是一个常用于形容人显得老成、不年轻、甚至有些暮气沉沉的成语。这个成语虽然听起来像是褒义词,但实际使用中多带有一种贬义,用来批评年轻人不够朝气蓬勃,或是在行为举止上过于老练、不自然。
成语出处
“老气横秋”最早见于清代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一书。原文是:“其人年未及壮,而老气横秋,似有七十余岁之貌。”意思是说一个人年纪不大,却表现得非常老成,仿佛七十多岁的人一样。
从这里可以看出,“老气横秋”原本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老态,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成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使用场景 |
老气横秋 | lǎo qì héng qiū | 形容人显得老成、不年轻,甚至有些暮气沉沉 | 多用于批评年轻人缺乏朝气,或在行为上过于老练、不自然 |
成语故事(简略版)
相传古代有一位少年才子,自幼聪慧过人,文采斐然。但他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常常独自一人读书写作。他虽年仅二十,但言谈举止却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说话时语气沉稳,神情严肃,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
一次,他在朝廷上发表见解,本应是意气风发、充满激情,但他却用一种极为冷静、甚至有些冷漠的语气表达观点,令在场的大臣们感到惊讶和不满。有人认为他太过世故,失去了年轻人应有的活力。
后来,人们便用“老气横秋”来形容这种现象——年纪轻轻却表现得像个老人,缺乏青春活力。
成语用法示例
- 他年纪轻轻,却总是摆出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让人觉得难以亲近。
- 这个孩子从小就被教导要“成熟稳重”,结果反而变得老气横秋,失去了童真。
总结
“老气横秋”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年纪不大,但却表现得过于老成、不自然,缺乏年轻人应有的朝气和活力。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清代文学作品,如今广泛用于日常交流中,尤其在评价年轻人时更为常见。
成语 | 出处 | 含义 | 用法 | 情感色彩 |
老气横秋 | 清代李渔《闲情偶寄》 | 年轻人表现得老成、不自然 | 批评年轻人缺乏朝气 | 贬义 |
通过了解“老气横秋”的来历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现代语言中的使用方式,并避免误用或滥用这一成语。
以上就是【老气横秋的成语故事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