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考试默写重点句】《后赤壁赋》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一篇散文,与《前赤壁赋》并称“赤壁二赋”,是宋代文言散文的代表之作。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常作为语文考试中的默写重点内容。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名句,本文将对《后赤壁赋》中常见的默写重点句进行整理,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文章背景简述
《后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年),是苏轼继《前赤壁赋》之后再次游览赤壁时所作。文章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超然物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考试常见默写重点句总结
以下是《后赤壁赋》中常被选为考试默写的经典句子,按原文顺序排列:
序号 | 原文句子 | 出处 |
1 |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 第一段 |
2 | 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 第一段 |
3 |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第二段 |
4 |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 第二段 |
5 |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 第二段 |
6 | 空明流转,幽壑潜蛟。 | 第二段 |
7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第三段 |
8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第三段 |
9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 第三段 |
10 |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第三段 |
三、重点句解析
-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此句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体现出苏轼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描写功底。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这句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感叹,具有哲理意味。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追求永恒的理想,是全篇思想情感的重要体现。
四、备考建议
1. 熟读全文:理解文章结构和情感脉络,有助于准确记忆和理解句子含义。
2. 背诵重点句:尤其是文中出现频率高、情感深刻的句子,如“寄蜉蝣于天地”等。
3. 注意字词书写:避免因错别字或漏字而失分。
4. 结合语境理解:默写不仅是机械记忆,更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结语
《后赤壁赋》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语文考试中不可或缺的文言文篇章。掌握其中的重点句,不仅能提高默写得分,也能加深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希望以上整理能为同学们的复习提供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以上就是【后赤壁赋考试默写重点句】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