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什么意思】“乐不思蜀”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意是形容刘禅在亡国后仍安于现状、不思复国,后来用来比喻人安于现状,忘记过去的苦难或责任,沉迷于眼前的快乐。
一、成语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乐不思蜀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
拼音 | lè bù sī shǔ |
字面意思 | 在欢乐中忘记了故乡(蜀地) |
引申义 |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沉溺于享乐 |
使用场景 | 形容人缺乏上进心,或对过去的事物过于留恋 |
近义词 | 安于现状、乐而忘返、得过且过 |
反义词 | 奋发图强、居安思危、知耻后勇 |
二、成语故事背景
“乐不思蜀”最早来源于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故事。据《三国志》记载,刘禅在魏国灭亡蜀汉后,被带到洛阳。司马昭问他是否想念蜀地,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被后人用来讽刺那些只顾眼前安逸、不思故土和责任的人。
三、现代用法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乐不思蜀”常用于批评那些在舒适环境中停滞不前的人。它提醒人们,虽然享受生活是人之常情,但也不能因此忽视自身的责任与目标。适度的安逸可以带来幸福感,但过度沉溺则可能让人失去奋斗的动力。
四、结语
“乐不思蜀”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反映。它告诫我们:在享受当下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初衷,才能走得更远。
以上就是【乐不思蜀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