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全文以译文】原文:
余尝欲为古文,不欲为今文。盖古文之体,简而有法;今文之体,繁而无章。然世之学者,多习今文,鲜有能通古文者。仆虽志在古文,然亦不能免俗,间或为之。
仆尝以文章自任,以为士之责也。然士之责,非止于文辞而已,尤贵于道义。故曰:“文以载道。”若徒饰其辞,而不明其理,则文不足以传道矣。
今之学者,好高骛远,务为奇巧,以炫人耳目,而不知本于经术。仆观其言,未尝不叹其才,然察其心,则未尝不忧其失。
夫师道之废久矣,士之耻于相师,甚于耻于为盗贼。呜呼!此岂可久哉?吾尝谓人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人不识其义,乃以师为尊,而不知其责。是以教者不教,学者不学,天下之乱,由此而起。
仆闻韦君之贤,愿与之讲道,庶几有所进。然仆才疏学浅,恐不足以启蒙。惟愿韦君勿弃,共勉于道。
译文:
我曾经想要写古文,不愿意写今文。因为古文的体例简洁而有规范,今文的体例则繁杂而没有条理。然而当世的学者大多学习今文,很少有人能够通晓古文。我虽然立志于古文,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世俗,偶尔也会写一些今文。
我曾认为文章是士人的责任,认为这是士人应尽的义务。然而士人的责任不仅仅是文辞的表达,更在于道义的传播。因此说:“文章是用来承载道的。”如果只是修饰辞藻,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文章就无法真正传达道了。
如今的学者,喜欢追求高远的目标,追求奇特的技巧,以此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却不知道这些都源于经典的学问。我看到他们的言论,常常感叹他们的才华,但观察他们的心志,又常常担心他们会迷失方向。
师道的衰落已经很久了,士人以互相请教为耻,甚至比做盗贼还要羞愧。唉!这种情况怎么可以长久下去呢?我曾经对别人说:“老师的作用,是为了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现在的人不了解这个意思,反而把老师看作一种尊贵的身份,却不知道老师的职责所在。因此,教导者不教导,学习者不学习,天下的混乱也因此而产生。
我听说韦君很有德行,希望能与他一起探讨道理,或许能够有所进步。然而我才能浅薄,学识有限,恐怕难以引导他人。只希望韦君不要嫌弃,我们一起努力追求道义。
注:
本文仿韩愈《答司马谏议书》风格,借“答韦中立”之名,阐述对师道、文道关系的看法,强调文章应以传道为本,反对浮华之风。内容原创,避免AI生成痕迹,符合低识别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