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原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是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创作的一首抒情诗,发表于1942年。这首诗以独特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在抗战时期对祖国的深切怀念与悲愤之情。诗中,“残损的手掌”不仅是身体上的伤痕,更象征着那个时代人民所承受的苦难与屈辱。
全诗通过“手掌”这一具象的意象,引出对祖国山河、历史与现实的深情描绘。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与家国情怀。诗中的每一个词语都饱含情感,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无法忘却的记忆。
“我用残损的手掌,抚摸着祖国的土地”,开篇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这里的“残损”不仅指身体的创伤,更暗示了时代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诗人用这双“残损”的手,去触摸那些曾经美丽而如今满目疮痍的国土,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痛楚与无奈。
诗中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江南的水田”、“北国的雪原”等,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与辽阔。然而,这些美景的背后,却是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现实。诗人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和平与战争之间的强烈反差,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念。“我要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光明的未来”,这样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心。尽管现实残酷,但诗人依然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就一定能迎来黎明。
《我用残损的手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代人精神的写照。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这首诗都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唤起人们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与责任感。
总之,《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一首充满力量与温情的诗作,它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最动人的故事。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厚谊,也看到了一个民族在苦难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