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李商隐:蝉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李商隐:蝉,有没有人理理我呀?急死啦!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1 00:17:13

李商隐:蝉】在唐代众多诗人中,李商隐以其深沉的笔触和朦胧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物为引,寄托内心复杂的情思。其中,《蝉》一诗便是他借物抒怀的代表作之一。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这四句诗,看似写蝉,实则写人。李商隐以蝉自喻,表达自己虽有高洁之志,却难以为世所容的无奈与哀愁。蝉鸣之声,本应清越动人,但在诗人笔下,却成了徒劳的叹息。

诗中,“高难饱”一句,既指蝉栖高枝、难以觅食的生存困境,也暗喻诗人自身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处境。“徒劳恨费声”则是对这种困境的进一步渲染,蝉的鸣叫再响亮,也无法改变它被世人忽视的命运,正如诗人内心的苦闷,无人理解。

“五更疏欲断”描绘了深夜里蝉声渐弱、几近断绝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疲惫;而“一树碧无情”则以冷峻的笔调,写出自然界的无情与冷漠,仿佛连最亲近的绿叶也不曾回应它的呼唤。这种情感的投射,正是李商隐诗歌中常见的“物我交融”的艺术手法。

《蝉》虽短,却意蕴深远。它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抒情诗,体现了李商隐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与细腻感受。在他的笔下,一只小小的蝉,承载了太多的情感与哲思,令人回味无穷。

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李商隐对自然的观察,更是他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他用蝉的孤独与挣扎,映照出自己的心境,也让后人在读诗时,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共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