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原文带翻译】《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重要经典之一,自宋代以来广泛流传,被誉为“千古蒙学第一书”。全篇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编排,语言简练、押韵易记,内容涵盖历史、伦理、文化、学习等多个方面,是儿童识字、明理、立德的重要读物。
一、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二、翻译
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人的本性本来是相近的,但后天的习惯却使人们变得不同。
如果不去教育,人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
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多次搬家。
当孟子逃学时,她就剪断织布的线,以此来教育他学习的重要性。
五代时期的窦燕山,教导五个儿子很有方法,结果五个儿子都成名了。
如果只养育而不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如果教育不严格,就是老师的失职。
孩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
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以后又能做什么呢?
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明白做人的道理。
作为子女,在年少的时候,
应该亲近老师和朋友,学习礼仪和规矩。
三、结语
《三字经》虽短,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它不仅帮助儿童打下文化基础,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重读《三字经》,依然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