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右溪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 )
A. 柳宗元
B. 韩愈
C. 欧阳修
D. 苏轼
2. 《右溪记》的作者是( )
A. 元结
B. 白居易
C. 王安石
D. 刘禹锡
3. 两篇文章都描写了( )
A. 山林风光
B. 江河景色
C. 城市风貌
D. 宫廷建筑
4.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主要表现了( )
A. 鱼的数量多
B. 水的清澈
C. 鱼的自由
D. 游人的喜悦
5. 下列对《右溪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描绘了右溪的自然景色
B. 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C. 文中没有提到人物情感
D.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请简要概括《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
答:文章通过描写小石潭的景色和环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凄凉的心情。文中通过对潭水、游鱼、青树、岩石等景物的细致刻画,营造出一种清冷幽静的氛围,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寂寞与感慨。
2. 《右溪记》中“其水清而澈,味甘而冽”一句,说明了右溪的什么特点?
答:这句话说明右溪的水质清澈透明,味道甘甜清凉,突出了右溪的优美与纯净,表现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3. 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小石潭记》与《右溪记》的异同。
答:两篇文章都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小石潭记》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情感含蓄;《右溪记》则在写景中融入了对自然的赞美,语言更为简洁明快,情感较为直接。
三、阅读理解(共25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乙】右溪东南十馀步,有水洁而清,流而不息。其上多石,或圆或方,或长或短,错落其间。其水清而澈,味甘而冽,人多汲之,以供饮食。其旁多生野花,色香各异,风过则香满山谷。
1. 请指出甲文中“水尤清冽”的“尤”字在文中的作用。(5分)
答:“尤”字表示“特别、尤其”,强调小石潭的水比其他地方更加清澈凉爽,突出了潭水的清冽特点。
2. 乙文中“其水清而澈,味甘而冽”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10分)
答:该句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清而澈”与“甘而冽”结构对称,语义相对,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突出了右溪水质的清澈甘美,使读者感受到其自然之美。
3. 结合两篇文段,说说两位作者在描写自然景色时的情感有何不同。(10分)
答:《小石潭记》中,柳宗元通过对小石潭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幽静美丽,但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忧伤,情感较为深沉内敛。而《右溪记》则更多地表现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喜爱,情感较为明朗,语言也更显轻松愉悦。
四、作文题(20分)
请以“我眼中的山水”为题,结合《小石潭记》与《右溪记》的内容,谈谈你对自然山水的认识与感受。
要求:不少于600字,内容真实,语言流畅,观点明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A
3. B
4. B
5. C
二、简答题
1. 本文记述了作者游览小石潭的过程,描绘了潭水的清澈、游鱼的灵动以及周围的青树翠蔓,表达了作者在贬谪期间的孤独与凄凉心情。
2. 说明右溪的水质清澈、味道甘美,体现了其自然之美。
3. 两篇都运用了写景手法,但《小石潭记》情感含蓄,侧重借景抒情;《右溪记》语言简练,情感较直接,突出对自然的热爱。
三、阅读理解
1. “尤”字强调小石潭的水比其他地方更清冽。
2. 对偶手法,增强语言节奏,突出水质的清澈甘美。
3. 《小石潭记》情感深沉,体现孤寂;《右溪记》情感明朗,表现喜爱。
四、作文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