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求快速帮忙,马上要交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4 04:54:29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不仅是自然界的天体,更是诗人寄托情感、抒发情怀的重要意象。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常被误认为是“望月怀古”)便是以月为题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从原文、译文与赏析三个方面,带您走进这些诗作背后的情感世界。

一、原文

《望月怀远》 ——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二、译文

《望月怀远》译文:

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虽然身处天涯,但此刻我们共享着同一轮明月。

有情人抱怨这漫长的夜晚,整夜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

熄灭蜡烛,只因喜爱月光洒满房间;披上外衣,感到露水渐渐浸湿身体。

实在无法将这满手的月光送给你,只好回房睡觉,期待在梦中相见。

《春江花月夜》译文(节选):

春天的江水涌向大海,海上的明月随着潮水一同升起。

月光照耀着千里的江面,哪一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蜿蜒环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月光照在花林上,仿佛撒下细碎的雪。

天空中飘落的霜似乎看不见,沙滩上的白沙也模糊难辨。

三、赏析

1. 《望月怀远》:情深意长,月下相思

这首诗以“望月”为引,借明月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意境开阔,富有哲理意味,表达了人虽分隔两地,却共享同一轮明月的感慨。这种跨越空间的共鸣,体现了古人对“天地同辉”的审美追求。

后几句描写诗人因思念而彻夜难眠,通过“灭烛”“披衣”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内心的情感波动。最后两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愿望的渴望与无奈,情感真挚动人。

2. 《春江花月夜》:宇宙人生,月映万古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其艺术成就极高。诗中描绘了春江、潮水、明月、花林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月色的细腻刻画,引发对宇宙、人生、时间的深刻思考。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一句,将月光比作细雪,既写出了月色的清冷,又赋予画面以诗意美感。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则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静谧与朦胧,令人沉醉其中。

四、结语

无论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还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它们不仅描绘了月夜之美,更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爱情、自然的深切感悟。在这些诗中,月亮不只是天上的星辰,更是心灵的归宿与情感的寄托。

如果你也曾在某个夜晚仰望明月,心中泛起无限思绪,那么不妨读一读这些诗篇,在文字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与共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