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月记张孝祥阅读答案附翻译】《观月记》是南宋著名词人、文学家张孝祥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月下独坐时的心境与感悟,展现了其对自然景色的深刻体会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豁达。本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有哲理,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一、原文节选:
余尝游于江之南,夜宿山寺,月出东山,清光如水。吾独坐禅房,心无挂碍,万籁俱寂,惟闻风声与松涛相和。仰望天际,星河灿烂,皎月高悬,如银盘玉镜,照彻幽谷。吾心旷神怡,恍若置身世外,尘虑尽消。
二、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1. 文中“余尝游于江之南”中的“尝”字是什么意思?
答:尝,意为“曾经”,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2. “心无挂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答:心中没有烦恼和牵挂,形容心境平和、安宁。
3. 作者为何选择在夜晚独坐山寺?
答:因为夜晚环境清幽,适合静心思考,也便于欣赏月色。
4. 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月亮?
答:比喻(如“皎月高悬,如银盘玉镜”),拟人(如“星河灿烂”)等。
5. 作者通过描写月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内心宁静、超脱世俗的情感。
三、翻译:
我曾经游览过江南地区,在一座山中的寺庙里住宿。月亮从东边的山上升起,清冷的光辉如同流水一般洒满大地。我独自坐在禅房中,心中没有任何牵挂和烦恼,四周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松林的声音与远处的涛声相互应和。抬头望着天空,星光点点,银河璀璨,一轮明月高高悬挂,宛如银盘玉镜,照亮了幽深的山谷。我的心情变得开阔而愉快,仿佛置身于尘世之外,所有的烦恼都随之消散。
四、赏析:
《观月记》虽篇幅不长,但意境深远。张孝祥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月夜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思想感情。文中“心无挂碍”、“尘虑尽消”等语句,体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五、总结:
《观月记》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写照。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月夜之美,更能体会到一种超然物外、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张孝祥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将自然与心灵完美融合,为我们留下了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