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一篇散文名篇,分为《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本文以《前赤壁赋》为主,对其文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便于学习者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古文阅读技巧。
一、通假字
1. “举酒属客”中的“属”通“嘱”,意为劝酒。
- 原句:“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解释: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
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的“冯”通“凭”,意为凭借。
- 原句:“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解释:像乘风驾云一般,不知停在哪里。
二、古今异义词
1. “美人”
- 古义:指所思慕的人,常用来象征理想或高洁之人。
- 今义:指美丽的女子。
- 原句:“望美人兮天一方。”
2. “江流”
- 古义:泛指江河的水流。
- 今义:多指具体的江水。
- 原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 “于是”
- 古义:介词“于”加代词“是”,表示“在这时”。
- 今义: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 原句:“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三、词类活用
1. “舞幽壑之潜蛟”中“舞”为使动用法,意为“使……起舞”。
- 原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 “侣鱼虾而友麋鹿”中“侣”“友”均为意动用法,意为“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 原句:“侣鱼虾而友麋鹿。”
3. “击空明兮溯流光”中“空明”为形容词作名词,意为“清澈的水面”。
- 原句:“击空明兮溯流光。”
四、特殊句式
1. 宾语前置句
- “何为其然也?”
- 正常语序应为:“为其何然也?”
- 意为:“为什么(箫声)这样呢?”
2. 状语后置句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状语“于天地”“于沧海”后置,正常语序为:“寄蜉蝣于天地中,渺于沧海之一粟。”
3. 被动句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表示被动,“被周郎所困”。
五、重点实词解释
| 词语 | 释义 |
|------|------|
| 举 | 举起 |
| 属 | 劝酒 |
| 舞 | 使……起舞 |
| 泣 | 使……哭泣 |
| 寂寥 | 寂静空旷 |
| 酾酒 | 倒酒 |
| 羁绊 | 束缚 |
| 知足 | 懂得满足 |
六、常见虚词用法
1. “之”
- 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领属关系。
- 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例:“哀吾生之须臾。”
2. “乎”
- 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 例:“何为其然也?”
- 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 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 “而”
- 表并列、顺承、转折等关系。
- 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七、文化常识
- 赤壁:并非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地,而是苏轼游览的黄州赤壁,借古抒怀。
- 赋体:古代一种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对仗工整、辞藻华丽。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八、主旨思想
《赤壁赋》通过描写夜游赤壁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面对人生起伏、自然永恒的豁达胸怀。文中既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最终归于“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理思考,体现出苏轼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人生观。
结语
《赤壁赋》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其中文言知识点的归纳整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语言特色与思想内涵,从而提升古文阅读能力与文学鉴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