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临江之麋》原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临江之麋》原文及翻译,有没有人在啊?求别让帖子沉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30 11:42:48

《临江之麋》原文及翻译】《临江之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寓言小品,通过一个动物的故事,揭示了人性中的虚荣、盲目自大与缺乏自知之明的后果。文章虽短,却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原文: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稍长,驯,不复畏人。其人喜之,日豢于庭,与犬马同食。久之,麋性渐忘,不知己为兽也。一日,有犬见之,怒而吠之,麋亦怒而逐之。犬避去,麋遂以为己能敌犬矣。他日,又遇犬,犬不敢前,麋益骄。后,有猎者至,麋方嬉戏于林中,猎者射之,麋惊,欲走,而足已不能动,遂为猎者所获。

翻译:

临江地方有个猎人,捕到了一只小鹿(麋麑),把它养了起来。小鹿渐渐长大,变得温顺,不再害怕人。猎人很喜欢它,每天把它养在庭院里,和狗、马一起吃食。时间一长,小鹿的本性逐渐被遗忘,不知道自己原本是野兽。有一天,有一只狗看到它,愤怒地叫起来,小鹿也生气地追赶狗。狗躲开了,小鹿便以为自己可以战胜狗。后来,它再次遇到狗时,狗不敢靠近,小鹿更加骄傲了。

有一天,猎人来到林中,正巧小鹿在玩耍,猎人一箭射中了它。小鹿惊慌失措,想逃跑,但腿已经无力,最终被猎人捕获。

寓意解析:

这篇寓言通过麋鹿从被驯养到失去本性的过程,讽刺了那些因长期受宠而丧失自我认知的人。麋鹿原本是野兽,却因为被人类驯化,逐渐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甚至误以为自己可以与狗抗衡。最终,在面对真正的危险时,它毫无反抗之力,只能成为猎物。

这则故事提醒我们:人要时刻保持清醒,认清自己的位置和能力,不要因为一时的安逸或虚荣而迷失本心。否则,一旦遭遇真正的挑战,便会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

结语:

《临江之麋》虽是一则短小精悍的寓言,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不仅反映了人性中的弱点,也警示我们在生活中应保持谦逊与自知,切勿因外在的荣耀而忘却内在的本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