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题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时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的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古人认为这一天是吉祥的日子,但对漂泊在外的人来说,却更易引发思乡之情。王维正是在这样的节日里,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
首句“独在异乡为异客”,点明了诗人当时的处境:独自一人在他乡生活,仿佛一个陌生人。这里的“异客”不仅指地理上的陌生,也包含了心理上的孤独与疏离。
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每当遇到节日,尤其是像重阳这样传统的团圆节日,思乡之情便愈发浓烈。这不仅是对家人的思念,更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想象着远方的兄弟们正在登高,头上插着茱萸,欢度佳节。然而,其中却少了一个人——自己。这一句既是对兄弟们的祝福,也是对自己无法参与的遗憾。
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它不仅是对亲情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漂泊无定的感慨。王维以细腻的笔触,将个人的情感升华为普遍的人类情感,使得这首诗能够跨越时空,打动无数读者的心。
在今天,这首诗依然被广泛传诵,成为重阳节期间人们表达思念之情的经典之作。无论身处何地,只要读到它,都会唤起人们对家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