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狼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中山狼传》是明代文学家马中锡所著的一篇寓言性散文,借古喻今,讽刺那些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之人。文章通过讲述东郭先生与中山狼之间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道德的考验。
原文节选:
东郭先生者,好学而贫,尝游于赵。一日,遇一狼,狼哀鸣求救。先生怜之,遂藏于囊中。狼出,欲食先生。先生惊呼,狼曰:“吾非食君也,乃欲报恩耳。”先生信之,复藏之。后狼又出,欲食其妻。先生惧,告之以情。狼曰:“君之恩,我岂敢忘?然今日之事,非我之过也。”遂食其妻而去。
翻译:
东郭先生是个勤奋好学但生活贫困的人,曾到赵国游历。一天,他遇到一只狼,狼哀声求救。东郭先生心生怜悯,便将狼藏在自己的布袋中。狼出来后,想要吃掉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惊慌大叫,狼却说:“我不是要吃你,而是想报答你的恩情。”东郭先生相信了它,再次将它藏起。后来,狼再次出来,想要吃掉东郭先生的妻子。东郭先生害怕,向狼说明情况。狼说:“你的恩情,我怎么会忘记?但今天的事情,并不是我的过错。”说完,便吃掉了他的妻子,扬长而去。
阅读理解题与答案:
1. 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来传达作者的思想?
答: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借狼的行为讽刺那些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2. 东郭先生为什么两次救助中山狼?
答:因为东郭先生心地善良,看到狼哀求帮助,出于同情心将其救下。
3. 中山狼最后为什么要吃掉东郭先生的妻子?
答:表面上是为了“报恩”,实则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贪婪与欲望,表现出其虚伪和无情。
4.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中善恶交织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警示人们要警惕那些表面善良、内心险恶之人。
5.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恩”与“义”的态度是什么?
答:作者认为“恩”应被铭记,“义”应被坚守,但若被利用,则需提高警惕,不可盲目信任。
总结:
《中山狼传》虽为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但寓意深远。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做人处世的重要启示。在当今社会,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更应学会分辨真假,坚守本心,避免重蹈东郭先生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