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活动方案设计(mdash及及mdash及《找星星》)】一、活动名称:
《找星星》
二、适用年龄:
小班幼儿(3-4岁)
三、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星空的兴趣,初步了解“星星”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3. 在游戏中学会与同伴合作,增强集体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1. 星星贴纸或卡片若干(可自制)
2. 背景音乐(轻柔的星空主题音乐)
3. 小篮子或小袋子若干
4. 活动场地布置成“夜空”场景(可用蓝色布料、纸板等装饰)
5. 教师提前在教室角落藏好“星星”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轻柔的星空音乐,引导幼儿观察教室的“夜空”布置,提问:“你们看到天空中有哪些东西?”鼓励幼儿说出“星星”、“月亮”等词汇。接着教师讲述一个简短的小故事:“今晚,天上的星星都跑到了地上,我们要帮忙把它们找回来,送回天空。”
2. 游戏环节(15分钟)
-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幼儿分组进行“找星星”比赛,每组拿到一个小篮子,听到指令后在指定区域内寻找“星星”,找到后放回篮子中。
- 教师发出指令:“开始找星星!”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自由寻找,教师在一旁指导并鼓励。
- 时间结束后,各组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表扬积极参与的孩子,并引导他们说一说“我找到了几颗星星”。
3. 延伸活动(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用手工材料制作“小星星”,如用圆形纸片、亮片、胶水等,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装饰自己的“星星”。完成后,可以将作品粘贴在教室的“星空墙”上,营造温馨氛围。
4. 总结与分享(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提问:“今天你找到了多少颗星星?最喜欢哪个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感受,同时强调“星星”是美丽的、神秘的,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
六、活动延伸建议:
1.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孩子在夜晚观察真实的星星,记录孩子的发现。
2. 区角活动:在科学区投放星座图卡、望远镜模型等,供幼儿进一步探索。
七、注意事项:
1. 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奔跑碰撞。
2. 根据幼儿兴趣灵活调整游戏难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
3. 鼓励幼儿多说、多做,提升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
八、活动反思:
本次《找星星》活动以游戏为主,结合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有效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通过“找星星”的方式,不仅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索精神。今后可结合更多自然科学元素,拓展幼儿的认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