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原文及赏析】在鲁迅的笔下,《故乡》是一篇充满情感与思考的短篇小说,它不仅描绘了作者对童年记忆中故乡的怀念,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人性的复杂。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我”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重新认识和感受家乡的变化,表达了对旧日生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故乡》原文节选: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熟人见面,大概总是这样。我叫他“闰土”,他却叫我“老爷”,这使我很出意外。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作品赏析:
《故乡》是鲁迅于1921年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中。这篇文章通过对“我”回乡经历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在近代社会变革中的衰败景象,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与冷漠。
鲁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故乡的变化,尤其是对童年玩伴闰土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曾经活泼、聪明的少年闰土,如今却变得麻木、顺从,甚至对“我”表现出一种敬畏与疏远。这种变化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结构变迁的缩影。
文章中,“我”的内心活动丰富而真实,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结尾部分,“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表达了作者对下一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打破旧有的社会桎梏,建立更加平等、真诚的人际关系。
《故乡》不仅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更是一篇具有强烈社会批判意义的作品。它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以及时代变迁对个体命运的影响。鲁迅用冷静而深刻的笔调,让读者在感受乡愁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人生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结语:
《故乡》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仅讲述了一个关于回归故土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变化与希望的作品。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思想深度上,《故乡》都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