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为确保各类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特制定本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该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修及突发故障处理,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保障生产流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及办公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机械类、电气类、液压类、气动类等设备。凡涉及设备操作、维护及管理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的相关规定。
二、职责划分
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监督执行设备维修保养计划,组织相关培训,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2. 操作人员需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并在使用前后进行简单的检查与清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 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的定期检修、故障排查与修复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4. 安全管理部门对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维修保养过程符合安全规范。
三、维修保养内容
1. 日常维护:每日或每班次结束后,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基础保养工作,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2. 周期性保养:根据设备使用频率和制造商建议,定期进行更深入的检查与维护,如更换易损件、调整部件间隙等。
3. 年度大修:每年对关键设备进行全面检修,评估设备性能,更换老化部件,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4. 故障维修:发生设备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并上报,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诊断与修复,严禁擅自拆卸或强行使用。
四、维修保养记录
每次维修保养工作完成后,必须填写《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表》,详细记录时间、内容、负责人及处理结果。该记录作为设备状态评估和后续维护的重要依据,需妥善保存。
五、培训与考核
定期组织设备操作与维护相关培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同时,将设备维护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设备管理工作。
六、安全注意事项
1. 在进行设备维修前,必须切断电源、气源等,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2. 维修过程中应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具,如手套、护目镜等。
3. 严禁无证人员操作或维修设备,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各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共同保障设备的高效、安全运行。
通过严格执行本制度,能够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提升整体生产效率,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