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想飞的小象》】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象为什么想飞,了解小象通过努力最终实现梦想的过程。
2. 语言目标: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使用“我想……”、“因为……”等句式进行表达。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梦想。
二、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PPT课件(《想飞的小象》相关画面)
- 小象头饰、翅膀道具
- 背景音乐(轻柔的自然音效)
- 幼儿操作材料(画纸、彩笔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小象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小象吗?它长什么样子?它会做什么?”引导幼儿自由发言,激发兴趣。
接着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头:“在一片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象,它的名字叫阿强。阿强有一个愿望,就是——想飞!”
2. 故事讲述与互动(10分钟)
教师结合图片或PPT,生动地讲述《想飞的小象》的故事:
- 阿强看到小鸟在天上飞,非常羡慕,于是他想:“我也想飞!”
- 他尝试了很多方法,比如用树叶当翅膀、跳高、甚至找来猴子帮忙,但都失败了。
- 最后,阿强没有放弃,他决定慢慢长大,用自己的力量去实现梦想。
3. 提问与讨论(8分钟)
- “小象为什么想飞?”
- “小象用了哪些方法?结果怎么样?”
- “你觉得小象最后能飞起来吗?为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引导他们说出“我想……”、“因为……”的句式。
4. 角色扮演(7分钟)
请几名幼儿戴上小象头饰,模仿小象的动作和语言,进行简单的角色表演。其他幼儿可以为他们加油,增强参与感。
5. 延伸活动(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中“想飞”的动物或自己想象中的飞行方式,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并分享作品。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飞翔”主题的图书或拼图,继续拓展幼儿对“飞行”的认知。
- 结合科学活动,简单介绍鸟类飞行的原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在听、说、演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坚持的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旨在提供适合幼儿园中班的语言教学参考,如需用于实际教学,请根据班级情况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