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盐水】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盐水与清水在浮力上的不同,初步感知盐对水的密度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 两个透明玻璃杯
- 清水若干
- 食用盐若干
- 鸡蛋一个(或小木块、塑料球等可漂浮物品)
- 小勺子、搅拌棒
- 实验记录表(可选)
- 活动背景音乐(轻松愉快)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鸡蛋为什么能在水里沉下去吗?如果我们在水里加点盐,会发生什么呢?”引导幼儿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实验操作(15分钟)
(1)将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入等量的清水。
(2)在其中一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盐,用勺子搅拌至完全溶解。
(3)将鸡蛋轻轻放入两个杯子中,观察并比较鸡蛋在两种水中的状态。
3. 观察与讨论(10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 “你看到鸡蛋在清水中怎么样了?”
- “在盐水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 “为什么鸡蛋会在盐水中浮起来呢?”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教师适时进行讲解:盐水比清水重,所以能托住鸡蛋,让鸡蛋浮起来。
4. 延伸活动(5分钟)
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问题,如:“如果我们再加更多的盐,鸡蛋会怎样?是不是浮得更高?”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观察更多变化。
四、活动延伸:
- 在科学角设置“神奇的盐水”实验区,供幼儿自由探索。
- 结合绘本《神奇的水》进行阅读,增强对水的性质的认识。
- 鼓励幼儿用图画或语言记录实验过程,培养科学思维习惯。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简单有趣的实验,帮助幼儿理解盐水与清水在浮力上的差异,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强,观察细致。个别幼儿在表达时较为害羞,今后应多给予鼓励与引导,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六、温馨提示:
-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幼儿误食盐或弄湿衣物。
- 实验材料应选择无毒、易清洗的物品,确保幼儿健康。
结语:
通过“奇妙的盐水”这一科学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更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在生活中发现更多“奇妙”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