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方案】为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的治安、交通、卫生等环境,营造安全、整洁、文明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切实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以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为目标,全面排查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强化综合治理措施,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学校参与、社会协同、公众监督的治理格局,全面提升校园周边环境质量。
二、整治目标
1. 消除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如违规经营、占道摆摊、交通拥堵等问题;
2. 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卫生状况,杜绝乱扔垃圾、污水排放等现象;
3. 规范校园周边商业秩序,打击非法经营行为,维护良好的教育环境;
4. 提高师生及家长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整治内容
1. 交通安全整治
- 对校园周边道路进行排查,增设警示标志和减速带;
- 严禁车辆在校园门口随意停放,确保学生上下学通道畅通;
- 联合交警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查超速、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
2. 治安环境整治
- 清理校园周边流动商贩,杜绝“三无”食品销售;
- 加强校园周边巡逻防控,提升见警率和处置效率;
- 针对校园周边可能存在的黑恶势力、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重点打击。
3. 环境卫生整治
- 开展校园周边清洁行动,清理垃圾死角,规范垃圾分类;
- 加强对商铺的管理,督促其落实门前五包制度;
- 定期组织师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 文化市场整治
- 禁止在校园周边设立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娱乐场所;
- 查处非法出版物、黄色信息传播等行为;
- 引导学生健康上网,远离不良信息影响。
四、工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领导牵头的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突出问题。
2. 建立联动机制
与公安、城管、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形成整治合力。
3. 强化宣传教育
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栏、广播站等形式,广泛宣传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师生及家长的参与度和配合度。
4. 建立长效机制
制定校园周边环境管理规定,定期开展检查评估,确保整治成果常态化、制度化。
五、实施步骤
1. 动员部署阶段(第1-2周)
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
2. 集中整治阶段(第3-6周)
开展全面排查,针对问题逐一整改,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3. 巩固提升阶段(第7-8周)
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六、保障措施
1. 资金保障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环境整治、宣传推广、设施维护等。
2. 人员保障
组建由教师、学生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整治队伍,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3. 监督问责
建立督查机制,对整治不力或敷衍塞责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七、结语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校园周边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质量。通过本次整治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校园周边的整体环境,为师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文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希望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共建美好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