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教学认识乘法(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乘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四、教学难点:
理解“几个几相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
- 教具:小棒、图片、多媒体课件
- 学具:练习本、铅笔、小棒若干
六、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如:每组有3个苹果,共4组。提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3+3+3+3=12。
接着提问:“如果每组有6个苹果,有5组,该怎么算?”
学生可能会说:“6+6+6+6+6=30。”
教师引导:“这样的算式看起来比较长,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2. 探索新知(15分钟)
(1)出示例题:
每行有4个气球,有3行,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学生列式:4+4+4=12
教师指出:“像这样,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来表示,这就是乘法。”
(2)讲解乘法的读法和写法:
4+4+4=12 可以写成 4×3=12 或 3×4=12
教师强调:“乘号‘×’读作‘乘’,前面的数是相同加数,后面的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3)学生尝试用乘法表示其他加法算式:
例如:2+2+2+2=8 → 2×4=8 或 4×2=8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3. 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课本第1页的“想想做做”题目。
(2)小组合作,用小棒摆出“几个几”,并写出对应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教师随机抽取几组展示,进行点评。
4.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
- 什么是乘法?
- 乘法是怎么来的?
- 乘法算式怎么读、怎么写?
最后总结:“乘法是一种简便的运算方式,当我们遇到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时候,就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第2页的练习题。
2. 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乘法,并记录下来。
八、板书设计:
```
认识乘法
4 + 4 + 4 = 12 4 × 3 = 12
3 + 3 + 3 + 3 = 12 3 × 4 = 12
```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乘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乘法的意义。部分学生对乘法算式的读法还不够熟练,今后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