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一、课程简介
《陈太丘与友期》是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篇》的一则古代文言短文,讲述了东汉时期陈寔(字仲弓)与其友人约定出行,因友人未按时赴约而引发的故事。文章通过简短的对话,展现了古人讲诚信、守礼仪的道德观念,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
本PPT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做人道理与社会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表达方式。
- 掌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2. 能力目标
-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逻辑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 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守约的价值观。
- 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学习兴趣。
三、课文解析
原文节选: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
陈太丘与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定中午出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才到。当时元方只有七岁,在门口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朋友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的是中午。中午没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四、重点词语讲解
| 词语 | 解释 | 出处 |
|------|------|------|
| 期 | 约定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 日中 | 正午 | 期日中 |
| 舍去 | 离开 | 太丘舍去 |
| 尊君 | 您的父亲 | 尊君在不? |
| 家君 | 我的父亲 | 君与家君期日中 |
| 无信 | 没有信用 | 则是无信 |
| 无礼 | 没有礼貌 | 则是无礼 |
五、人物形象分析
- 陈太丘:讲究诚信,言出必行,体现了古人重诺守信的品质。
- 友人:缺乏信用,言行失当,最终被元方指出错误,表现出知错能改的态度。
- 元方:年纪虽小,但机智聪慧,敢于指出长辈的错误,展现了良好的家教和道德修养。
六、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传达了“诚信”与“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作者借元方之口,批评了失信与无礼的行为,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七、课堂讨论与拓展
1. 如果你是元方,面对朋友的责骂,你会如何回应?
2. 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诚信”是否仍然重要?为什么?
3.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诚信”的历史故事或成语?
八、板书设计
```
陈太丘与友期
┌───────────────┐
│ 故事背景 │
└───────────────┘
↓
┌───────────────┐
│ 人物分析 │
└───────────────┘
↓
┌───────────────┐
│ 主题思想 │
└───────────────┘
↓
┌───────────────┐
│ 文化传承 │
└───────────────┘
```
九、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增强文言文学习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十、参考资料
- 《世说新语·方正篇》
- 语文教材(人教版/部编版)
- 古文翻译与注释资料
如需制作PPT课件,可按照以上内容分页设计,每页配以简洁文字与相关插图,提升课堂互动效果与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