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与猜测》示范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及...)】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属于“数学思考”单元中的“尝试与猜测”部分。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尝试和合理猜测,逐步逼近正确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尝试与猜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测—验证—调整”的全过程,体会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严谨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自信心与耐心。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尝试与猜测”的基本方法,学会用有序的方式进行尝试。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发现规律,优化策略,提高解题效率。
四、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数字卡片等
- 学具:每位学生一份探究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学校要组织一次趣味运动会,需要安排若干个比赛项目,每个项目最多可以有10人参加。已知总共有60人报名,但不知道具体分组情况。你能帮忙算出可能的分组方式吗?”
通过这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引出“尝试与猜测”的学习主题。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1. 提出问题:出示例题:“鸡兔同笼问题:头有8个,脚有26只,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 初步猜测: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猜测,并记录下来。
3. 尝试验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尝试,如先猜鸡多,再猜兔多,逐步调整。
4. 归纳方法:教师总结“尝试与猜测”的步骤:明确条件→列出假设→逐项验证→得出结论。
(三)合作探究(15分钟)
1. 分组完成任务单上的题目:“小明有10元钱,买了一些笔和笔记本,每支笔2元,每本笔记本3元,共买了4件物品,问买了多少支笔和多少本笔记本?”
2. 各组汇报尝试过程,展示不同的猜测方式。
3.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策略的优劣,鼓励学生寻找更高效的尝试方法。
(四)巩固拓展(10分钟)
1. 设计变式题:“一个停车场有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5辆,车轮总数是37个,问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
2. 鼓励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内交流经验,分享各自的思路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说说自己的收获。
2. 教师总结“尝试与猜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适用于多种问题情境。
3.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相关题目,并尝试用“尝试与猜测”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道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真实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解题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策略选择的思考,提升其数学建模能力。
七、板书设计
```
《尝试与猜测》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 猜测 → 验证 → 调整 → 结论
核心方法:有序尝试,逐步逼近
典型例题:鸡兔同笼、自行车与三轮车问题
```
八、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和作业情况,综合评估学生对“尝试与猜测”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