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ppt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的课文内容通常以故事性、趣味性强为主,便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向学生传达了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围绕“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语”“初步感知寓意”等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以下是针对该课时的一个教学设计思路,供参考:
一、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的方式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小猴子吗?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习兴趣。接着出示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并让学生齐读课题,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猴子下山遇到了哪些事情?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尝试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帮助解决生字问题,教师适时进行指导。
三、识字写字(15分钟)
1. 出示本课重点生字,如“猴、山、桃、瓜、扔、追”等,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2.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练习,注意笔顺和结构。
3. 开展小游戏,如“找朋友”“汉字拼图”等,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四、理解内容,感悟寓意(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下山的过程。
2. 分组讨论:小猴子为什么最后什么也没得到?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 教师总结:做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会一事无成。
五、拓展延伸(5分钟)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者可以如何改正自己的坏习惯。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朗读课文,家长签字。
2. 抄写生字词语各两遍。
3. 画一画自己心中“小猴子下山”的场景。
结语:
《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寓意深刻,适合一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道德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让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