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一、活动名称:
《奇妙的水》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懂得珍惜水资源。
三、活动准备:
- 实验材料:透明杯子若干、清水、食用色素、小石子、树叶、棉花、纸巾、漏斗、吸管等。
- 教具:图片或视频展示水在自然界中的不同形态(如冰、雨、云、雾等)。
- 环境布置:教室中设置“水的小世界”区域,摆放相关物品供幼儿自由探索。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我们每天都要用到什么吗?它没有颜色,也没有味道,但对我们非常重要。”引导幼儿说出“水”,并出示水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兴趣。
2. 探索与发现(15分钟)
- 观察水的特性:将清水倒入透明杯中,让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形状、气味等。
- 实验操作:
- 水的流动性:用漏斗将水倒入另一个杯子,观察水的流动。
- 水的渗透性:将纸巾或棉花放入水中,观察其变化。
- 水的混合性:将食用色素加入清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和表达。
3. 讨论与分享(10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如“水是透明的”、“水可以流进杯子”、“水能染色”等。教师总结水的主要特性,并引入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延伸活动(5分钟)
展示水的不同形态(固态、液态、气态),如冰块、雨水、水蒸气等,帮助幼儿理解水的循环过程,初步建立环保意识。
五、活动评价:
- 通过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参与度、语言表达和合作情况,评估其对水的认识和兴趣。
-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用水的场景,进一步巩固知识。
六、活动延伸建议:
- 在区角活动中投放“水的探索”材料,如喷壶、小水车等,供幼儿继续探索。
- 开展“节约用水”主题讨论,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七、注意事项:
-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水洒落造成滑倒。
- 鼓励幼儿使用简单的科学语言描述现象,如“我看到水变颜色了”。
八、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和动手操作,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思。今后可增加更多生活化的探究内容,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