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游戏教案《比一比》】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形式,初步理解“大与小”、“长与短”、“高与低”等基本比较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激发其对生活中事物的探索兴趣。
3. 在游戏中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 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球、积木、玩具车等)
- 长短不一的绳子或彩带
- 高矮不同的玩具人偶
- 比较卡片(如“大苹果”与“小苹果”、“长尾巴”与“短尾巴”)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两件不同大小的物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并提问:“这两个东西有什么不一样?”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如“这个大,那个小”、“这个长,那个短”。
二、游戏活动(20分钟)
1. 比一比,找一找
教师将准备好的物品放在教室的不同角落,幼儿分组进行寻找。每组需要找到“最大的积木”、“最长的绳子”、“最高的玩具人偶”等,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完成后,各组分享自己的发现。
2. 我来说,你来比
教师出示比较卡片,如“大苹果”和“小苹果”,请幼儿说出哪个更大,并用动作或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幼儿使用“比……大”、“比……小”等句式。
三、总结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所学的比较方法。同时,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比较,如“看看谁的书包大,谁的书包小”、“看看哪条路更长”。
四、延伸活动建议
可在区域活动中设置“比一比”角,投放更多可比较的物品,供幼儿自由探索。同时,也可以布置家庭小任务,如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比一比家里的物品,第二天与同伴分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幼儿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比较概念,还增强了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比较的内容,如颜色、形状等,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