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诗经七月原文注释及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诗经七月原文注释及赏析,这个怎么操作啊?求快教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13 05:10:56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七月》是《国风·豳风》中的一首著名篇章。这首诗以农事活动为主线,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和自然景象,展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与顺应。

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其叶沃若。七兮八月,其获我场。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注释

1. 七月流火:指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在农历七月黄昏时开始西沉。

2. 九月授衣:九月准备冬衣。

3. 一之日觱发:一之日即夏历十一月,觱发形容寒风刺骨。

4. 二之日栗烈:二之日即夏历十二月,栗烈形容寒冷凛冽。

5. 馌彼南亩:馌意为送饭,南亩指农田。

6. 春日载阳:春天阳光明媚。

7. 萑苇:芦苇。

8. 条桑:修剪桑树。

9. 远扬:高处的桑枝。

10. 猗彼女桑:美好的小桑树。

11. 陨萚:落叶。

赏析

《七月》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农耕社会的生活场景一一呈现。从初春到寒冬,从播种到收获,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希望。诗中不仅记录了农事活动,还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尤其是对季节变化的描写,如“七月流火”、“春日迟迟”,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对生命节律的感悟。

此外,《七月》中女性形象的刻画尤为动人。她们在田野间劳作,采摘桑叶养蚕,或在家中缝制衣物,展现了勤劳坚韧的品质。诗中的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未来的期盼。

总之,《诗经·七月》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