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中小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防止传染病在学校内的传播与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规范。
一、组织与职责
学校应成立由校长负责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具体职责。校医或卫生保健教师需定期接受专业培训,掌握传染病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负责日常监测和报告工作。
二、预防措施
1. 健康教育:通过课堂教育、宣传栏等形式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 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清洁通风,定期消毒公共设施。
3. 食品安全:确保食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食品采购渠道正规,加工过程符合卫生标准。
4. 免疫接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组织适龄儿童完成相应疫苗接种。
三、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并采取隔离等临时控制措施。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和支持服务。
四、应急处置
当发生聚集性疫情时,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直至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为止。
五、监督考核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检查,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对于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六、附则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解释权归教育部所有。各省市可根据本地特点细化实施细则。
以上就是关于中小学校如何更好地进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希望各所学校能够严格执行,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