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这一节日的文化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特举办此次以“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二、活动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三、活动准备
1. 教师提前搜集关于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如屈原的故事、各地不同的习俗等),并制作PPT课件。
2. 准备包粽子所需的材料(糯米、粽叶、绳子等)以及制作香囊的手工工具。
3. 安排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环节的设计与展示。
四、活动流程
1. 开场导入(5分钟)
- 通过播放一段简短的视频或讲述一个小故事引入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知识讲解(10分钟)
- 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端午节起源及习俗的内容。
- 结合图片向学生们介绍屈原投江的故事,并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
3. 互动环节——讲故事比赛(15分钟)
- 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
-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者补充信息,增加课堂活跃度。
4. 实践操作——包粽子&做香囊(20分钟)
-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尝试亲手包粽子、缝制简易版香囊。
- 过程中鼓励大家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5. 总结分享(5分钟)
-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成员分享他们今天的收获。
- 教师总结发言,强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呼吁大家在生活中继续关注和支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五、注意事项
- 确保所有材料安全无毒,适合儿童使用。
- 注意控制好时间安排,保证每位参与者都有足够的时间参与进来。
- 鼓励大胆发言,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意见。
通过这样一次生动有趣的班会活动,相信不仅能让孩子们学到很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